市住建局:
颉春春代表提出的《关于以智慧水务建设为引领,加强供水管网漏损管控》已收悉,现就我单位负责办理的内容,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供水管网设施存在老化严重、基础信息不完善等情况。我市早期建设的部分供水管网投入使用超过30年,且管材繁杂、铺设条件差异大,配套图纸、维护记录等信息不完善、数字化程度不高。这些不利因素对管网漏损控制、应急抢修、日常维护带来不便。
二、实施措施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漏损控制力度,多措并举、持续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一)智慧水务建设
2012年以来,我公司通过饮用水安全信息化项目建设、智慧水务一期工程、老旧小区供排水管网及二次加压调度中心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初步形成覆盖“产、供、销”各环节的数据采集体系。
(二)精细化作业
我公司以“加强养护、及时抢修、主动检漏、保障供水”为目标,及时对闸阀、排气阀、排泥阀等供水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加强对引黄输水管线及附属设施的巡查力度,做好巡查记录,确保巡护工作质量,提高设施维护保养水平。对发现的漏水情况进行第一时间进行维修,做到早接报、早排查、早抢修,非责任抢修范围内跑漏水第一时间关闸止漏,加大抢修精细化作业管理。
(三)重点排查
在日常工作中有计划主动开展检漏排查工作,对市政管网及小街道管网进行检漏,对辖区内长期水压不足或者突发水压不足的小区进行检查,将未改造过的老旧小区做为排查重点,针对年久老化腐蚀严重的管道,及时提出改造方案,一旦发现漏水情况第一时间进行抢修,切实提高检漏效率,降低漏损。
三、存在问题
(一)现有供水压力、供水流量等数据采集设备因实施批次不同,数据对接兼容性差,远程管理功能弱,同时老化严重,可能无法满足精准测量及大数据分析要求。
(二)受限于数据采集规模、研发时技术条件、缺乏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底层支持等因素,在大数据分析方面无法满足漏损治理需求,深挖数据潜力上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四、计划目标
下一步,我公司一是将立足城市供水服务发展整体发展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智慧水务标准体系,建立统一数据接口。推动漏损控制智慧水务建设,建设GIS地理信息系统,建设DMA分区计量、漏损控制分析平台,继续完善智慧水务系统,逐步健全漏损控制智慧体系,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将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二是管网漏损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漏损严重的管道基本位于老旧城区,周边人口密集,道路狭窄,下一步治理工作将结合道路提升改造工作同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