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个城市中,只有少数城市没有完成目标
三大重点区域80个城市中,多数城市完成了各自空气质量改善目标,76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满足目标要求,75个城市满足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要求。
分区域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城市是北京,为47微克/立方米,浓度最高的城市是河南安阳市,达到94微克/立方米,比北京高出了1倍。重污染天数最少的城市是山西阳泉市,仅为3天,天数最多的城市——安阳达到33天。
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城市是浙江舟山市,为19微克/立方米,浓度最高的城市安徽亳州市为73微克/立方米。21个城市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重污染天数最多的城市是安徽淮北市,达9天。
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城市是山西吕梁市,为45微克/立方米,浓度最高的城市是陕西咸阳市、山西运城市(并列),为84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最少的城市是吕梁,为1天,天数最多的城市是咸阳,达到26天。
看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河北保定市改善最明显,PM2.5平均浓度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5%;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6天。
在长三角地区,浙江绍兴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8.6%;江苏徐州市和安徽亳州市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1天,降幅最大。
在汾渭平原,山西吕梁市和河南洛阳市改善明显,吕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8.2%,洛阳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0天。
山西运城是唯一一个PM2.5平均浓度降幅与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均未完成的城市,空气质量甚至发生恶化——PM2.5平均浓度同比增加1.2%,重污染天气数由2018—2019年秋冬季的21天上升到23天。
“客观说,现在的污染过程和以往相比,明显呈现影响范围变小、积累时间变长、持续时间变短、峰值浓度变低、污染程度变轻的特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表示,不过受特别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后,仍然会出现重污染天气;总排放量有所降低,但大部分城市排放的污染物向少数几个城市积聚,使这几个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承载量远超环境容量,就会发生重污染。
“少数城市没有完成目标,既是一个城市的问题,很多时候也反映了所在区域的环境问题。”马军说,拿运城来说,一方面,运城工业结构比较重,燃煤量比较大,排放强度高,自身需要去努力、去改善,另一方面汾渭平原区域内存在污染传输,各个城市也会互相影响,区域内各城市要有“一盘棋”意识,必须坚持联防联控联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