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企业要闻
媒体报道
行业动态
通知公告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网络中国节
2025“世界水日”“中国水周”

联系我们

地址:呼和浩特市机场北辅路伊科大厦

电话:96266

传真:0471-4613902

邮编:010010

媒体报道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呼和浩特日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蓄力<br>——首府大力实施“气化呼和浩特”、“引黄入呼”、中水回用工程纪实-媒体报道-新闻动态-呼和浩特春华水务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呼和浩特日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蓄力
——首府大力实施“气化呼和浩特”、“引黄入呼”、中水回用工程纪实

浏览次数:3673 【字体: 【关闭窗口】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刘丽 刘沙沙 文/图

“你看,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冬天暖气热乎乎的,出去锻炼身体外面的空气也挺好的。另外,现在用水也很方便,很多老旧小区进行了二次加压,楼层高点夏天吃水也不愁了。”家住玉泉区坤泰小区的李月霞老人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近年来,首府实施的“气化呼和浩特”、“引黄入呼”及中水回用等工程,让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些工程也提升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人民的幸福指数。

“气化呼和浩特”

让首府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我市大气环境,降低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特别是PM2.5浓度的排放,保障我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中提出的“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力实施“气化呼和浩特”工程的要求,从2013年开始,我市加快实施“煤改气”工作,逐步停用燃煤供热,总投资约50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市259座分散燃煤锅炉房、477台燃煤锅炉(5330蒸吨)、3015.6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实施燃气化改造,不断扩大燃气等清洁能源的供热比例,使我市形成以热电联产和清洁能源并重、大型热源厂为调峰保障的热源格局。

2012年2月29日,PM 2.5正式被纳入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检测范围,这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据调查,PM 2.5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煤烟。我市的采暖期长达半年,一个采暖季分散燃煤锅炉消耗燃煤134万吨以上(其耗煤量相当于一座2*300MW电厂或者一个年产140万吨的钢铁厂的年耗煤量),污染物特别是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的排放很难达标,因此,“煤改气”工作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市新建建筑不断增长,尤其是二环路内核心区的建筑面积增长速度很快,现有热源无法及时满足用热需求,受土地和地下管位制约,在中心区域建设新燃煤锅炉房较为困难,热源不足成为众多供用热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呼市现有供热管网部分服役时间己超过20年,管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加之现有建筑中有部分是七八十年代的房屋,维护结构差、维护措施不到位,也没有进行保温措施,使得该部分建筑单位能耗相当大,耗热严重,急需对其实施改造。同时,分散燃煤锅炉普遍设施水平低下、管理粗放。

2013年,我市对64座燃煤锅炉房进行改造,涉及供热面积611.3万平方米,燃煤锅炉78台,总吨位为812.5t/h。改造后,每年共计节约燃煤20万吨,减排烟尘1064吨,减排二氧化硫469吨,减排氮氧化物531吨,减排二氧化碳28万吨。今年,我市完成市区内259座分散燃煤锅炉房的煤改气工作,涉及供热面积3015.6万平方米。共计年节约燃煤97万吨,减排烟尘5247吨,减排二氧化硫2316吨,减排氮氧化物2621吨,减排二氧化碳139万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介绍,我市“煤改气”工程采用6种方式,分别是:今后市区内不得新建燃煤供热锅炉房,现有燃煤锅炉房必须按照“煤改气”项目计划安排实施改造。“煤改气”中能够并入热电联产或大型热源厂集中供热管网的燃煤锅炉房,优先并网。改造优先在锅炉房原址进行,无法在原址进行的,由市政府划拨土地建设。原经营单位承诺改造后继续经营的,由“煤改气”项目组负责按照改造计划统一实施改造后,交由原经营单位继续经营;原经营单位改造后不愿继续经营的锅炉房,由建委统一接收后按照“煤改气”项目的改造计划,统一由“煤改气”项目组改造后交由呼市中燃经营,改造后涉及的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维护等问题按国家相关规定处理。严格保护燃煤锅炉房土地资源,锅炉房原有占地在改造后保持原用地性质,为未来公用设施预留空间,锅炉房在设计时,考虑与周围建筑的统一,并做好绿化美化,改善城市景观,促进社区和谐。改造后的燃气锅炉房的供采暖面积由公用局核定登记,今后需新增供暖面积由公用局审批,增容费由政府统一收取。

燃煤锅炉实施燃气化改造后,市政府对居民燃气供热实施运营补贴,居民执行热价不变。

据介绍,2013年—2014年我市共完成了对175座燃煤锅炉房的拆并整合及燃气化改造工作。剩余工程计划今明两年全部完成。截至目前,我市燃气供热总面积约为2600万平方米,其中壁挂炉供热面积143万平方米。从环境效果来看,有效地减少了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且改造后原有锅炉房、储煤场、堆渣场的硬化、美化及绿化,对居民小区的生活环境大幅改观,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从供热效果来看,改造后的锅炉房运行效果良好,供热质量大幅提高,供热投诉明显降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改造后的燃气锅炉

“引黄入呼”

让黄河水变自来水

近年来,随着首府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口不断增长,城市需水量迅猛增长,水资源在保障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引黄入呼”二期扩建工程的开工建设,对解决居民吃水难、首府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6月23日20时至24日8时,“引黄入呼”二期扩建工程与一期管网顺利完成对接,并于6月30日实现部分通水。

“引黄入呼”一期供水工程完工以来,我市城区供水量虽然达到每日42万吨,但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规模不断提升,高峰期供水仍显不足。为了全方位保障供水量,“引黄入呼”二期扩建工程最大限度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同时将在整合炼油厂、化肥厂两厂自备井的基础上,新建金桥水厂,建设规模为供水能力每日4.8万吨。

呼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引黄扩建工程建设项目部负责人李刚告诉记者,在“引黄入呼”一期工程建设时,二期的管道也同时铺设完成。今年3月开始,二期工程扩建项目正式开工。同时,一期工程的部分设备经过10多年的使用也开始老化,需要改造升级。“现在“引黄入呼”一期、二期每天的供水量在30多万吨,预计年底完成40万吨/天的目标。目前金河净水厂的二期工程已经完成了80%,现在需要供电局对水厂内3.5万千伏变电站进行拆旧换新的改造,目前材料设备均已到位。”李刚表示,二期工程不但要进行新设备的安装调试,还要对一期的设备进行拆旧换新,同时还要对市区内的加压站进行工艺管道对接等工程。“现在的难题在于对市区内加压站进行工艺管道的对接、一期与二期管道的对接等工程需要停水作业,这样就会影响到市区居民的用水,因此我们在等一个适合的时间对加压泵进行改造,把对市民用水的影响降到最低。”

据了解,“引黄入呼”二期扩建工程总投资23.73亿元,包括5个子项目:扩建2400万立方米库容的金海调蓄水库,投资6.64亿元;新建第二条63公里DN2000PCCP输水管线(直径2米输水管)工程,投资6.31亿元;沙尔沁新区净水厂及管网工程,投资3.43亿元;金河净水厂深度处理工程,投资2.52亿元;金河净水厂及泵站管线二期工程和引水、设备改造及排泥场工程,投资4.83亿元。

谈起黄河水饮用的安全性,李刚说:“引黄供水工程不仅能优化城市供水系统布局,还能有效提高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供水水质。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将水质标准由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呼和浩特市水质监测中心的检测能力目前已经达到106项指标。黄河水通过106项指标检测后,才会配送到城市供水管网中。因此,市民可对黄河水饮用的安全性放心。”

李刚表示:“此次更换、安装的设备都是节能、安全性高的,更换后的设备将为我市的供水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二期设备的安装与一期设备的更换,预计在今年年底全部完成。”

                

                                       金河净水厂

                 

                              “引黄入呼”二期与一期管道对接现场

“中水回用”

让“废水”变“活水”

中水回用,也称再生水回用,是指已用过的水,经过处理后,能够达到某种使用水的使用标准。例如废水经处理可以应用到生活清洗用水、道路冲洗、小区绿化、工业设备清洗等,这样可以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逐步扩大,水资源匮乏问题尤为突出。为缓解用水量增长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市政府提出了“工业、景观、生态绿化使用黄河水和再生水、居民生活使用地下水”的分质分类供水工作思路。依此基础,春华集团水环境公司在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推广再生水回用。

“我市市区现在有4座污水处理厂在运行,污水处理能力合计30万吨/日,目前出水水质能达到一级A标准的有10万吨,其余出水水质均能达到二级标准。”呼和浩特海纳源清水环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崔瑞江表示,目前辛辛板、章盖营、公主府3座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提标改造扩建工程,预计该工程年底完成。“工程完成后的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41万吨,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水质均可达到一级A标准,今年新建的班定营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进行注水调试,待其正式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市的污水处理能力。”

“我市目前建成通水的再生水管道长度约为78公里,主要用于电厂冷却用水、景观用水、园林绿化用水和市政杂用水。目前我市再生水的回用率在20%左右。今年我们要增加28公里左右的再生水管道,努力提高我市再生水的回用率。”崔瑞江说,为更好地向周边的企业推广再生水,公司走访了再生水的各类用户,了解其用水情况,并依据污水处理厂的地理位置、附近的工业园区、企业用水情况,委托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对《呼和浩特市再生水专项规划》进行了修编,目前已报市政府审批。

                             

                                                                    水车加中水用于绿化

                              

                                                                       中水生产车间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更新日期:2015-10-08

走进春华 | 新闻动态 | 党群建设 | 政策法规 | 服务指南 | 企业文化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春华水务集团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机场北辅路伊科大厦 电话:0471-4613902 传真:0471-4613902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929号    蒙ICP备17005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