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静超 王林喜 文/图
(8月17日,永泰城小区旁后巧报路上多辆车被淹)
8月17日夜里的那场雨,再一次考验了呼市的排水能力。令人遗憾的是,金桥开发区永泰城小区旁的后巧报路上,有车辆漂浮在路中央——整条街的车都被淹了。
“17日晚的降雨量达到90毫米。根据《防汛手册》规定,凡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者定为暴雨。”呼市水务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北方周末报》。
据他介绍,过去,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没有统一要求,金桥开发区的排水系统要比市区排水系统高,因此进入管道后形成不了动力流。
“金桥地区地势低,有3个雨污水提升泵站,雨水排除主要是靠泵站排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再排出。”春华水务集团公司供排水公司排水管网养护分公司副经理张勤在接受《北方周末报》采访时说。
“这些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上述呼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说,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占用行洪通道,加之气候变化导致城市暴雨频发,所以河道泄洪能力的减弱造成雨水调蓄能力减小,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加之地表径流发生变化,原有管网规划设计标准偏低,城市规划建设机制不顺等原因,呼市多个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
5个原因造成路面积水
自7月以来,内蒙古多地出现降水天气。7日7时,呼市普降中雨,部分路段积水严重,由于正值早高峰,给公众出行带来不利影响。
“为何呼市逢雨必涝?”在采访过程中,部分市民对来呼市“看海”成为雨季的常态感到不解。
8月22日,本报记者了解到,市区原规划与建设有满都海公园调蓄人工湖、青城公园调蓄人工湖以及零星的调蓄坑塘,分别担负着市区不同片区蓄洪、防涝任务。由于雨污分流不彻底,这两个人工湖与城市排水(雨水)联通管道已经废弃使用,失去了原有的蓄洪、防涝功能。
“近10年间,城区面积不断扩大,调蓄水体面积不断减少,已不能适应城市蓄洪防涝要求。”呼市水务局提供的《呼和浩特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2—2020)说明书》(以下简称《规划》)中显示。
呼市目前的雨水系统径流系数为0.5~0.7。随着城市硬化地面的增加,造成雨水径流量增大。
《规划》认为,由于中心城区现有各河流部分区段河底标高与河流周围的地面标高接近,雨水排水管道无法直接(重力)排入河流,因此,必须协调相应的雨水排水泵站,以确保城市雨水的顺利排出。但是呼和浩特市立交桥雨水泵站设计标准低,排水能力有限。
“目前,全市共有排水泵站19座。其中13座为立交桥泵站。”张勤告诉《北方周末报》。
以兴安路泵站为例,泵站建于1998年,共有4台雨水泵,每台泵的提升能力为400立方米/小时,当时设计时重现期仅为0.33年,4台泵满负荷运行也只能达到0.4立方米/秒的排水能力。
“西二环公铁立交桥逢雨必淹。”张勤说,除去地势低洼原因,还因为立交桥下汇水面积增加,超过泵站的提升能力。“西二环立交桥泵站提升能力是12小时内降雨量不超过24毫米,如果降雨强度较大,排水时间就需要延长。”
在采访中,本报记者了解到中心城区内圈(东、西、南、北二环线以内)按雨污分流设计,但昭君路、前八里庄南路等路段存在雨污水管混接、乱接现象,部分区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雨水管混接后全部接入截污干渠,最终排入小黑河,严重影响小黑河环城水系景观带功能。
由于市区部分路段建设速度快,雨污水配套设施未跟上,也是造成积水的原因之一。
“例如二环路雨污水系统在设计时标准较高,建设时由于资金等问题,将管道管径变小,导致目前积水严重,特别是南二环发生多处积水,此外,部分路段收水口少、管径细,收水慢,造成路面雨污水管网承载能力超负荷。”上述呼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表示。
36处易涝点
7月11日8时起,呼市开始降雨,截至11时降雨量已接近30毫米,打破了今年以来的最大降雨纪录,部分路段积水较深,车辆被淹。交管部门发出紧急通知:呼伦北路胜利路西口立交桥、海西路大运公铁立交桥积水深已封闭。
事实上,依据住建部有关文件精神,呼市内涝防治标准为有效应对设计内涝重现期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城市地面积水深度不超过0.5米,积水时间不超过2小时。
“最容易内涝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公铁立交桥。”张勤介绍,目前呼市共有易涝点36处。
“呼市目前仅有小排水系统。在已有的规划体系中,没有大排水系统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城市内涝防治系统。”《规划》中表示,不同的排水分区选择不同的排水模式,目前,呼市排水模式主要有:自流排水模式、强排水模式、调蓄(缓冲式)排水模式。
根据中心城区河渠分布和地形,呼市采用分散排水方式,雨水就近排入乌素图沟、扎达盖河、哈拉沁沟、哈拉更沟、霍寨沟、小黑河、大黑河等河流中。
中心城区共划分为7个雨水排除系统,同时根据河流水系分布,将中心城区防洪工程分为七个防洪系统,分别为霍寨沟防洪系统、乌素图防洪系统、坝红防洪系统、哈拉沁沟防洪系统、哈拉更沟防洪系统、小黑河干流防洪系统、大黑河干流防洪系统。
雨水重现期1~5年
随着呼市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市政工程的逐步完善,雨水造成的内涝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日渐明显。
张勤告诉《北方周末报》,目前呼市小街巷雨水重现期为1年,重点区域2年;主干道雨水重现期为2年;公铁立交桥雨水重现期为5年。
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2020年,中心城区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标准,但现状是东区有飞机场、火车站等重要防护对象,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西区为农区,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高速公路以北主要防御大青山各山洪沟山洪,防洪标准按30年—50年一遇。
截至2015年12月,呼和浩特市雨水管网1072公里,污水管网757公里,中水管网2公里。截至目前,春华水务集团公司供排水公司排水管网养护分公司已将36000个安全防护网陆续安装到城区二环路及主干道雨污水井中,增强了对市民的安全保护力度。
链接
司机需要注意的主要易涝点
●海拉尔西街海拉尔路派出所前
●新华西街巴彦路小学附近
●工人西村前街
●阿拉善北路南口与新华西街交汇处
●辛辛板村村口南东北常相聚饭店门口
●海拉尔东街与东二环交口
●东二环如意小区门口
●新华大街与如意路交口
●东二环与南二环交口
●滨河路大面积积水
●三十五中北巷
●新华大街第十九中附近
●二十六中南巷附近
●爱民路与呼伦贝尔路交口
●海拉尔大街凌峰加油站
●海拉尔西街元和建材城门前
●海拉尔西街锅炉厂门前
●通道街与宽巷子交口
●医学院十字路口南
●鄂尔多斯西街与昭君路交口
●西二环与南二环交口
●北二环大面积积水
●北二环与巴彦淖尔路交口